【到底是谁杀了岳飞】冤杀岳飞的元凶究竟是谁

发布时间:2017-08-16 点击:

  南宋立足的东南半壁江山,以如今的江浙地区为核心,自古就是富庶繁华之地。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,使江南之地富甲天下,她或许是中古时期世界上经济、文化最发达的区域。史料记载“天下赋税,尽出其半”,似乎印证了上述推论不是空穴来风。北宋著名词人、终身未仕的白衣卿相柳永那首脍炙人口的名词《望海潮》浓墨重彩的铺叙展现了杭州的富庶与美丽,其第一段:“东南形胜,三吴都会,钱塘自古繁华。烟柳画桥,风帘翠幕,参差十万人家。云树绕堤沙,怒涛卷霜雪,天堑无涯。市列珠玑,户盈罗绮,竞豪奢。”第二段描写杭城美景,在此就不多做叙述了。柳永这首匠心独具的千古名词,以博大的气势,全景式的视角,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东南一带地理位置最为重要、历史最为悠久的锦绣城池杭州的繁荣、壮丽景象。江南堪称膏腴之地,有江南首善称谓的杭州这座古城富丽非凡,风光绝美,人民富裕安逸甚至有些豪奢的生活尽收词人笔下。
  
  假若没有金国铁骑的屡屡南侵,不断骚扰,宋高宗君臣的小日子一定会过得很滋润、很和谐的。“行在”是帝王暂时驻跸的地方,将“行在”设在杭州,改杭州为临安府,此举有心怀故国,仍然将有赵宋皇室历代寝陵所在的汴梁视作京师的苦心。但杭州“行在”已成为南宋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无冕之都,已是无可置疑的事实。南宋时的杭州,实在是个散发着脂粉香气的暧昧都市,它的艳丽、奢华在这偏安一隅的王朝已达极致。本是临时应急找个落脚点的偏安政权在西湖歌舞声中变得活色生香,有滋有味。汴梁逐渐变成一个模糊的符号,在江南温婉和煦的暖风吹送下,几杯黄酒下肚后微醺之际,在歌儿舞女的咿咿呀呀的吴侬软语声里,就算把杭州当作汴州又有何不可?随赵构南逃的人们逐渐按捺下惊恐不安的心,沉醉于江南温柔乡里,汴京旧地只不过偶尔出现在南渡君臣们的魂梦之中,来去匆匆,只不过是惊鸿一瞥、浮光掠影罢了。在这座堪比天上人间的极乐世界里,佞臣的奸笑,勇将的哀伤,混杂在一起,早已辨不清孰是孰非。歌舞升平下,靖康之耻已渐渐平复,国破家亡的耻辱感已渐渐远去。在江南迷人的风光里,在商女清丽悠扬的歌声中,君王醉了,西湖醉了,南高峰、北高峰醉了,画舫醉了,苏堤醉了,在夕阳残照下,南宋王朝醉了。#p#分页标题#e#
  
  两宋之交,一批有胆有识、忠义千秋的爱国将领力撑危局,拼死抗金,才使这岌岌可危的南宋小朝廷不致坍塌。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,赢得了这来之不易的祥和安宁的和平环境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宗泽、韩世忠、岳飞、刘光世、张浚、吴玠等,可谓将星闪耀,熠熠生辉。韩世忠、张浚、刘光世、岳飞领导的军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发展壮大起来的,成为抗击金军的主力。南宋疆域面积虽然促狭逼仄,人口也远不如北宋时多,但军队的精神面貌与战斗力却大有提升,“恐金症”基本痊愈。赫赫有名的韩世忠、岳飞二人麾下的人马在血火中锤炼成为最令金人恐惧的两支劲旅,被时人敬称为韩家军、岳家军。韩、张、刘、岳四将率南宋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强大战力,一扫北宋军队战力疲软的颓势,为汉人挣足了面子,于是这四人被史家誉为“中兴四将”。这段时间的宋高宗赵构,表现得也可圈可点,刚结束颠沛流离动荡生涯的他,匆匆将“行在”定在临安府,很想有一番作为。他辛勤打理朝政,重用提拔年轻将领,表现得励精图治、中规中矩,南宋政权渐渐有了些复兴气象。
  
  本为军中普通一兵的岳飞,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屡立战功。经老将宗泽的大力举荐,获得了赵构青睐、扶持,他的脱颖而出无疑得到赵构的力挺,因而赵构也因知人善任而被史书赞为“中兴之君”。赵构被溢美为“中兴之君”完全受益于手下这几位能人,这称谓听起来未免有拔高之嫌。
  
  综合各类史料获知,宋金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,导致北宋数量庞大的军队几乎被金军消灭殆尽。北宋军队人员死的死、逃的逃、降的降、散的散,早已名存实亡,事实上已经崩溃。南宋草创伊始,几乎从零开始建立起一支常备军,痛定思痛的赵构深感拥有一支纪律严明、能征善战的军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。人往往在经历过一次大的劫难后才会懂得反思。苦难能毁灭一个人,也能成就一个人,这点在宋高宗赵构的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。利用金军回撤的宝贵时机,赵构指挥他手下为数不多的军队,迅速平息了各股占山为王的土匪,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,在宋金之间摇摆不定、时叛时降的地方土豪武装的骚动,将一些暗中和金国勾勾搭搭的异己分子果断整肃、消灭。南宋作为一个国家的轮廓雏形渐渐明晰。“中兴四将”竭力辅佐,成为赵构坚实可靠的左膀右臂,被赵构倚为肱骨。南宋政权聚沙成塔,君臣一心,以筚路蓝缕之精神,从无到有,一点一点的积聚着能够和不可一世的大金国相抗衡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实力。凭心而论,这段时期是赵构人生最为闪亮、充满正能量的一段时间。#p#分页标题#e#
  
  岳飞在“中兴四将”里名头最响,在四人中也属他年纪最轻,资历最浅。他从一个最为普通的士卒做起,后来义不容辞的挺立在抗金战争的最前沿,成为捍卫南宋政权,“从头收拾旧山河”的中流砥柱。岳飞的名字已成为忠诚、勇敢乃至含冤负屈的代名词,其历史地位和战神关羽几乎并肩,一曰武圣,一曰武穆。
  
  岳飞是公认的铁骨铮铮的大忠臣,忠君报国、收复失地、恢复大宋的理想几乎贯彻了他的一生,是他并不长的人生中最大而且唯一的心愿。传说中由他填词的《满江红》一词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,展示了他的宏大志向和报国情怀。岳飞曾说过:“文官不爱钱,武将不怕死,天下太平矣!”这句名言可谓掷地有声、鞭辟入里,然而,在封建专制皇权的阴影下,岳飞的理想注定会沦为泡影,抑或是一种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。
  
  由岳飞亲手打造出来的岳家军,是一支军纪严明,战斗力强悍的威武之师,在数次战役中重创金军,堪称金军克星。金军最为精锐、罕逢对手的“铁浮屠”、“拐子马”,类似今天的装甲部队,几次被调来围攻岳家军,都不能得逞,均无功而返,不能奏效。最后被反攻的岳家军打得全线崩溃,几乎损失殆尽。在岳飞指挥下,岳家军取得过几次大的胜利,如1130年收复建康(今南京)之战,1134年克复襄汉六郡之战,都赢得干净利索,可谓战绩辉煌。岳飞领导的北伐行动在史上最为著名,渡江北上的宋军一路势如破竹,接连收复淮宁、颖昌、郑州、洛阳等地,和之前收复故都汴梁的老将宗泽遥相呼应,北伐战役的全面胜利似乎就在眼前。就在此时,金军组织了疯狂反扑,郾城之役岳飞手下悍将杨再兴率200余骑兵以寡敌众,击杀金军2000余人,最后全部阵亡。此仗虽然损失一位身经百战的名将和数百英勇无畏的老兵,但岳家军还是取得歼敌一万五千余人的辉煌战绩。颖昌之战,岳飞指挥战术应用得当,麾下将士一体用命,一举击溃金军主力,杀敌5000余人,生俘2000余人,大获全胜。顺昌、朱仙镇之战,岳家军更是完胜金国的“特种部队”——精锐的重甲骑兵,又称“铁浮屠”、“拐子马”的虎贲之师。五千“铁浮屠”加一万五千“拐子马”以及八万多金军被岳家军一举全歼,参加过攻陷大宋国都汴梁之战的、曾经威风八面、战无不胜的金军秘密武器“铁浮屠”“拐子马”被打得七零八落,丢盔撂甲,被宋军彻底剿灭,从此再也无力恢复。#p#分页标题#e#
  
  对宋史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,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历来极为低下。而敢打硬仗的岳家军横空出世,宋金之间的战略态势为之一变。南宋军队转守为攻,形势极为有利。在宋金交战史上,这种有利形势几乎是仅有的。史载金国士兵一见岳家军旗帜就魂飞胆丧,拔马就逃。他们哀叹: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!”这段时期是岳飞人生的巅峰,他光复大宋、“收拾旧山河”的人生理想即将实现,彻底胜利几乎就在朝夕之间。假若岳飞的老板赵构有恢复旧山河的宏愿与决心,下令各路宋军越过长江,大举北伐,那么,恢复中原旧地、直捣黄龙府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,大宋一雪前耻、浴火重生的美梦即将成真。
  
  就在这战略形势极为有利于南宋的时候,赵构的本性渐渐显露。昏聩卑怯的他,为了坐稳偏安江左小朝廷的皇帝宝座,在秦桧等人的撺掇下,积极与金“议和”,他答应愿意割地纳款,甚至自愿称臣,接受金国皇帝的册封。明明战场上凯歌高奏,形势一片大好,却竖起降旗,赵构的行为古今罕有,使人费解,令人抓狂。宋高宗的无耻与怯懦比他爹宋徽宗有过之无不及,就算比那个割让“燕云十六州”与契丹并甘当“儿皇帝”的石敬瑭也毫不逊色。岳飞呼吁朝廷,应该乘岳家军北伐大举胜利的有利时机,各路宋军火速渡过长江大举北进。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”,一鼓作气,乘势收复故土。眼见胜利在望,梦想即将成真,却惊闻君王媾和,多年心血毁于一旦,激愤之情充斥胸臆。朝廷和金人议和的消息传来,岳飞倍感失落、压抑,满腔热血被一盆冰水兜头浇灭。这时的岳飞,认为宋朝军队应该抓住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,大举北伐,直捣金国人的老巢——黄龙府。他万千愁绪化作一句壮怀激烈的呐喊:“直捣黄龙府,迎回二圣!”这句口号式的豪言有唤醒赵构,表达决心之意。谁曾料到这让人热血沸腾的振臂一呼却为他惹来杀身之祸。一句话引来一场血案,直叫山河变色,日月昏惨。#p#分页标题#e#
  
  岳飞想率军恢复北宋故土,直捣黄龙府(金国国都故址位于今日吉林农安),其忠心可昭日月。这口号让他的追随者们精神振奋,血脉贲张,但传到赵构的耳朵里恐怕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。在所有封建帝王的内心深处,最看重的一定是帝位。无论处于何时何地,损失了什么,牺牲了谁都无关紧要,要紧的是帝位绝不能丢。至高无上的皇位被帝王看作生命,甚至比生命更重要。作为帝国的柱石之臣,岳飞想恢复旧山河,直捣金国心脏黄龙府,这些想法都没错,要命的是后一句“迎回二圣”,可谓道出了赵构的心病。你直捣黄龙府也便罢了,迎回徽钦二圣,特别是迎回宋钦宗,还有我赵构什么事?这不等于要了朕的性命一般吗?如此看来,大忠臣岳飞头脑还是比较简单,说话欠考虑,忠勇有余,智虑不足。“只善谋国,不善谋身”往往都是历代诤臣的通病。军人出身的岳飞更是一根肠子通到底,不通世故,简直是不折不扣的“一根筋”。
  
  赵构的内心对岳飞还是有所忌惮的,一来怕他功高震主,二来怕手握重兵的他威胁帝位。其实,赵构内心深处最害怕的还是担心有勇有谋的岳飞真的灭掉金国,迎回“二圣”导致自己失去帝位。想法单纯,讲究符合正统,浑身上下“一根筋”的直臣岳飞,潜意识里恐怕一直认为被金国人掳去的宋钦宗才是真命天子,赵构不过是替补“打酱油”的临时皇帝。帝王因一己之私,可以诛杀忠臣,可以投降资敌,甚至可以俯首称臣。只要帝位稳固,什么伤天害理、令亲痛仇快的事不敢干?
  
  赵构不顾朝野上下一片反对声,下令准备乘胜追击的各路宋军全数班师南返。踌躇满志的岳飞连续收到朝廷发来的十二道催促回师的金牌,他痛心疾首,泣血高呼:“十年之功,毁于一旦!所得州郡,一朝全休!社稷江山,难以中兴!《宋史·岳飞传》。”岳飞的雄心壮志,一腔抱负,被卑鄙龌龊的赵构之流击得粉碎。#p#分页标题#e#
  
  虽然手握南宋最为骁勇善战的军队——岳家军,但岳飞从未想过掉转枪头杀去临安,夺了鸟位,来个取而代之。甚至退而求其次,按兵不动、就地称王的念头他更是想都没想过,更别说投降金国了。岳飞就是岳飞,毫无私心,多年浴血奋战,只为一雪靖康之耻。其实,天下是赵家之天下,又不是岳飞的天下,为它洒热血,为它抛头颅,值得吗?我等以庸人私心去度岳大英雄的君子之腹,义薄云天的岳飞又岂是寻常之人!他的崇高境界岂是如我等一般蝇营苟苟的人所能企及。鲁迅说得好:“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强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······虽是多为帝王将相解家谱的正史,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,这就是中国的脊梁!”回首浩如烟海的中华历史,无论身处多么黑暗腐朽的时代,总有一批人挺身而出,义不容辞的伫立于危墙之下,奋不顾身的扶大厦之将倾,挽狂澜于既倒,岳飞就是这样的人。这些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真猛士,是多灾多难的中国能够一直延续至今的脊梁。有人说,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帝王的家谱,这些人格高尚的所谓中国脊梁,不过是帝王家谱里的一丝点缀罢了,大厦将倾,岂是人力可以扶持?然而正是这些民族脊梁的坚韧不屈,才使压抑灰暗的帝制时代有了一抹难得的亮色,闪耀出人性的光辉。
  
  依笔者看来,岳飞忠则忠矣,却是愚忠,悲就悲在他不懂变通,不懂得保全自己,忠实于一个根本不值得他忠实的偏安小朝廷,忠实于一个刻薄寡恩、阴鹫冷血的昏君。是人就有弱点,大英雄岳飞也不例外。回顾五千年历史,立有不世之功又能够尽享尊荣、全身而退的人寥寥无几,唐朝名将郭子仪算一个。史载郭子仪“权倾天下而朝不忌,功盖一代而主不疑”,无论身前身后,均享有崇高的威望与声誉,可谓功德圆满。然而,岳飞不是郭汾阳,宋高宗也不是唐玄宗。#p#分页标题#e#
  
  从无二心的岳飞老老实实的率军班师,迎接他的却不是鲜花与掌声。大军刚一到临安他就被解除兵权,改任有名无实的闲职。随即又被捉拿下狱,罗织罪名,罢官免职。胜利有罪,还不许争辩,中国历史的悲哀就在于此。之后又被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赐死,一代名将岳飞被毒死于西湖边之风波亭。一同赴死的还有他的儿子岳云,部将张宪。一缕忠魂,梦断西子湖畔风波亭上。
  
  南宋小朝廷腐败不堪,满朝文武浑浑噩噩,纸醉金迷。岳飞赤胆忠心,空怀一腔报国心,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。“江山须靠伟人扶,保障全凭社稷臣”这已是人所共知的道理。可在封建帝制时代,多数君主偏偏亲小人,远君子;亲佞臣,轻贤臣。历史上奴才当道,人才失意,小人得志,忠臣流血的悲剧不绝如缕。岳飞纵然有匡扶社稷之雄才,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满腔赤诚,终究还是化作南柯一梦,乃至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  
  自南宋以来,谋害岳飞的元凶究竟是谁?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、不能确定的千古之谜。
  
  传统的说法是秦桧,这似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。
  
  有学者指出,秦桧随徽钦二帝被俘虏押解到金国囚禁期间,早已暗中投降了金国,名为南宋丞相,暗地里是金国代理人。他也被看作是日后多如牛毛的汉奸的老祖宗,金人借他之手除去眼中钉岳飞也说得过去。还有张浚构陷一说,身为“中兴四将”之一的张浚,本和岳飞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,和岳飞还有师生情谊,却诬陷岳飞,沦为秦桧帮凶。《宋史·刑法志》里明确记载“十一年,枢密使张浚使人诬张宪,谓收岳飞文字,谋为变,秦桧欲乘此诛飞,命万俟卨锻炼之,飞赐死,诛其子云及宪于市。”秦桧、张浚是谋害岳飞的元凶,岳飞被施以酷刑,屈打成招,似乎证据确凿。#p#分页标题#e#
  
  其实,稍微整理一下纷乱的思绪,在众多史料中抽丝剥茧,顺藤摸瓜,杀害岳飞的元凶已隐隐浮出水面,显露真容——他就是宋高宗赵构。赵匡胤立国之初,就定下了“不得擅自诛杀大臣,不得杀言事之人”的铁律,据说曾有位名叫胡铨的八品小官上书高宗,希望皇上杀秦桧以谢天下。秦桧恨他恨得牙齿痒痒,但也无可奈何,最后只能作罢、不了了之。连八品官胡铨都奈何不得,如何杀得了官居二品的封疆大吏岳飞?依照大宋律例,即使贵为宰相,秦桧也根本没有杀岳飞的权力。只有赵构有权下令杀害官居正二品的大将岳飞。秦桧虽不是什么善类,但他和岳飞并无直接利害冲突,史料也未记载二人之间有任何不能化解的私人恩怨。在岳飞一案中他不过扮演一个执行人的角色,后来又成为赵构的替罪羊、避雷针罢了。
  
  赵构为何要杀岳飞?这不等于自剪羽翼、自毁长城吗?仔细梳理一下,还是能找到一些线索的。一是目标冲突,岳飞精忠报国,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恢复北宋江山,接回被金人俘虏的徽钦二帝。而意外上位的赵构考虑的却是他的龙椅是否能坐稳。至于江山小点、军事弱点、受点委屈、多花点冤枉钱他却不甚在乎。假如岳飞真的接回徽钦二帝,自己的帝位就岌岌可危了,除了下岗让位别无他途。因此,岳飞难逃一死!
  
  二是担心手下兵多将广的岳飞尾大不掉,干预朝政。史料显示,南宋绍兴七年,岳飞曾上奏请立王储。传说当年宋高宗被金军追得四处逃亡,经常被吓的魂魄俱散、肝胆俱裂,“那话儿”忽然有些不灵了,疑似得了阳痿之疾。虽然后来宫中佳丽甚多,却没能为他生下一男半女。宋高宗无子,最忌讳别人揭他疮疤,尤其憎恨外臣干预内事。而不会揣摩上意的岳飞是哪壶不开提哪壶,专往赵构那厮伤口上撒盐,灼着了赵构的痛处。性子偏狭、睚眦必较的高宗除去岳飞,实际上消除了一个潜在的权重于朝的隐患。因此,无论如何,岳飞必须死!#p#分页标题#e#
  
  岳飞被杀的噩耗传来岳家军全体将士泪飞如雨,愤恨难平,人心涣散,再也不复往日之威。岳飞好友、名将韩世忠找到秦桧,厉声质问:“岳飞父子有何罪?”秦桧含糊答道:“其事体,莫须有。”韩世忠怒目圆睁:“相公,‘莫须有’三字何以服天下?!”秦桧无言以对,面露愧色,掩面而去。或许秦桧也不好说什么,总不能直说是皇上老儿让俺干的吧,他只能将这个秘密带进坟墓。岳飞冤死后,韩世忠、刘光世等人心灰意冷,隐居山林,不问世事。“中兴四将”多年的努力一夜化为乌有,一切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。
  
  《建炎以来朝野札记》中记载,负责审理岳飞一案的秦桧,曾经上书高宗赵构定岳飞、张宪死罪,但建议保全岳云。也许是因为内心有愧,也许是想保住岳家的一点血脉,他的出发点似乎不乏善意。但很快被赵构断然驳回:“岳飞特赐死,岳云也不可赦免!”由此可见,岳飞是死是活,最终裁定权在赵构手上。最想杀死岳飞父子的就是他-----赵构!秦桧死后,许多朝臣纷纷上书朝廷,呼吁给岳飞平反昭雪,宋高宗赵构不予理睬,还暗示向金国上表割地称臣就是自己的意思。岳飞一事不得翻案,坚决不予岳飞平反。一直到宋孝宗上位后才给岳飞平反,秦桧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,成为人人憎恨的大奸贼、大反派,杀害岳武穆的元凶赵构反而无人提及。
  
  1139年,宋金议和协议生效。南宋全盘接受了一系列屈辱的苛刻条件,金国依约归还了已经病逝的宋徽宗的尸体和赵构的生母韦后。对当时依然健在的亲哥钦宗赵桓,赵构提也不提,更别说要求金人将他送还了。此举连金人都大感意外,摸不着头脑的金人只好依旧留着钦宗。后来,宋钦宗赵桓以囚徒的身份老死在荒凉寒冷的五国城(今黑龙江依兰)。此有违常理之事,更能印证赵构冤杀岳飞的目的和动机,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元凶!#p#分页标题#e#
  
  灵旗卷风阵云凉,万里长城一夜霜。天意小朝廷已定,岂容公作郭汾阳。(清袁枚)
  
  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佞臣!”秦桧、王氏夫妇,张浚、万俟卨等四人被铸成铁像赤身跪在岳王坟前已数百年,天天经受世人的唾骂。其实,最该跪在岳飞面前的是赵构。真正的作恶者赵构却在黄泉之下狞笑,湛湛青天,上有神明,却也真伪难辨。秦桧等人不过是替赵构抵挡世人的唾沫和愤怒,就算是能够让真相大白于天下,对岳飞来说,一切都早已结束,没有任何实际意义。历史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?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,只能是那些主宰历史走向的人。或许只能根据不同的人,给出不同的答案,作出不同的结论了。杀害岳飞的真凶是宋高宗赵构,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,许多学者考证索隐,力求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。许多证据表明,秦桧虽然参与了此事,但并不是谋害岳飞的真凶,这一口黑锅一背就是八百多年。还原那段逝去已久的历史真相,不过是人们祈愿忠臣的血泪不要一再白流的善意罢了。

【到底是谁杀了岳飞】冤杀岳飞的元凶究竟是谁

http://m.921716.com/lishiyeshi/9745.html

精彩图片

热门精选